文化育人,服务社会|在文心课堂,一起重返华容古道,探寻忠义抉择

Body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推进文化自立自信自强,弘扬世纪中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中文系(珠海)开设“文心课堂”,通过社区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以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文心课堂”基于中文系特色,不仅挖掘经典文学名著的时代价值,亦将文学教育融入生活当中,注重文学趣味,在提高中小学生群体审美与人文素养的同时,引导其关注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作为“第二课堂”实践项目,该系列活动为文珠学子成长成才搭建了综合实践平台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效,切实提升文珠学子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

华容道初见

2024年12月7日,鸡山社区村史馆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文学课堂。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的陈愿与、黄梓轩、刘佳宇、李鑫初四位志愿者打开时空的大门,带领社区的少年们进入《三国演义》的世界,感受华容道上曹操和关羽的恩义纠葛。

“重走”华容道

故事背景介绍

活动伊始,陈愿与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三国和三国演义,提及重要人物关羽和曹操。在他的引导下,同学们踊跃回答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逐渐融入三国世界,对更多的三国故事产生了兴趣。志愿者们播放几个小视频,通过曹操的“三笑”带同学们了解了这段华容道的故事。

情节演绎

紧接着,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华容道故事的前因后果,在陈愿与同学的主持下,李鑫初、刘佳宇、黄梓轩三位同学结合文本、视频和现场表演,生动形象地阐释曹操与关羽之间的恩情、义气,在引发同学们兴趣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思考二人的复杂关系,对华容道中关羽的行为再度深思。

忠义阐释

随着课程深入,志愿者们把课堂重心回归到文本,将文言文和现场表演结合,引导同学们深入学习文本。在陈愿与同学的引导组织下,一场关于忠、义的讨论热烈展开。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对关羽和曹操在忠、义上的看法,并结合当下现实说出自己对忠义的理解。最后,陈愿与同学对忠和义做出总结,引导同学们将忠义与爱国、诚信、友善结合起来,在同学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

讲述完惊心动魄的华容道故事后,这场历史与文学的旅程也画上了句号。同学们在活泼有趣的演绎中学习了三国演义,更在心中种下了忠、义价值的种子。种子会在日后发芽长大,让同学们逐渐成为正直有义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Image removed.